您所在位置: 首页 > 本院要闻 > 正文
本院要闻

华池县检察院:创新宣传路径 让检察好声音“声”入人心

时间:2025-06-30 来源:  作者:​邹海妮 点击数:


以笔为剑守初心,以心为媒展担当。在信息传播瞬息万变的时代,如何让检察好声音“声”入人心?华池县检察院给出了生动答案。近年来,该院立足检察职能,深耕“两微一端”与门户网站,以创新机制激发宣传活力,以专业人才夯实宣传根基,以多元路径拓展宣传边界,让优质检察产品从“案头”走向“街头”,真正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创新机制“强动力”,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

“工作是本,宣传是责,互通为要。”华池县检察院深谙只有将检察工作做实做深,宣传才能“有料”“有声”。该院坚持党对检察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,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,构建起严密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。一方面,该院紧盯意识形态领域动态,通过定期研判趋势、规范干警网络行为、升级党建文化长廊,打造“五心五型”党建品牌、“红+绿”公益诉讼品牌、“红脚丫”未检品牌和“马锡五式检察工作室”等品牌矩阵,将红色基因融入检察文化,提升干警风险防范能力。另一方面,严格落实信息发布“三审三校”制度,确保每一条内容的权威性与导向性。近两年,该院在“两微一端”平台发布原创信息、短视频280条,转载上级院资讯3200余条,吸引粉丝2419人,总阅读量突破7万人次。10篇稿件登上《中国检察官》《检察日报》《法治网》等中央级媒体,57篇被省级媒体刊发,86条工作动态获省市检察机关微信公众号、政法工作官方网站转载,一举斩获全市检察机关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称号,3名干警获评全市检察机关新闻宣传先进个人与优秀通讯员,1名干警获评县上优秀通讯员。这些亮眼数据背后,是华池检察对宣传质量的极致追求。

培育人才“固根基”,激活宣传内生动力

人才是宣传工作的源头活水。华池县检察院创新培养模式,通过“靶向培训”挖掘“笔杆子”,以“全员参与”凝聚合力,打造了一支敢写、会写、善传播的检察宣传铁军。

为提升干警专业素养,该院打破“闭门造车”的局限,推行“走出去”“学回来”的传导式培训模式。2023年以来,宣传专干与业务骨干牵头组织15场内部培训,覆盖干警450余人次;邀请政府办、融媒体中心专家开展5场公文写作、新闻宣传专题培训课,实现“以点带面、传学传促、共同提升”的学习效果。此外,该院明确专人负责新媒体运营,从内容发布、技术维护、日常监管到评论回复形成闭环管理,确保检察动态“当日事当日发”,让普法内容既“有速度”又“有温度”。如今,华池检察的新媒体账号已成为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窗口,一条条鲜活的普法案例、一次次暖心的互动回复,悄然搭建起检民“连心桥”。

深耕主业“挖潜力”,打造多元宣传矩阵

检察宣传不仅是“传声筒”,更是“服务站”。华池县检察院紧扣“四大检察”“十大业务”,将司法履职与宣传创新深度融合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“案例+服务”的立体模式,让法治力量触手可及。在线上,该院升级微信公众号功能,开设“检察资讯”“便民服务”专栏,实现“今日头条”、“微博”官网网站一键跳转,“法律法规”、“12309举报中心”一键查询,让群众足不出户获取法律支持。在线下,该院以重要节日和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,开展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校园普法活动30余场,发放资料5000余份;举办检察开放日,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校园师生等200余人“零距离”感受检察工作。此外,该院加强与省市县主流媒体合作,构建“文字+图片+视频”全媒体宣传矩阵,以真实案例为蓝本,制作系列普法短视频,用“小切口”讲述民生故事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例如,通过剖析一起公益诉讼案件,不仅推动相关领域治理,更让群众看到检察工作如何守护绿水青山。这种“办理一案、治理一片”的宣传实效,让检察工作真正融入社会治理大局。

从机制创新到人才培育,从阵地建设到服务延伸,华池县检察院正以创新为桨、以专业为帆,让检察好声音跨越圈层、直抵人心,为华池法治建设注入更多温暖而坚定的力量。



关闭

智能悬浮区